马斯克的最贵模型Grok4,能碾压人类博士,但“三观不正”他没提

出品 | 科技《态度》栏目

作者 | 袁宁

编辑 | 丁广胜

相比GPT 5的迟迟未到,以及DeepSeek的一次次小更新。跳过“3.5”,马斯克直接甩出版本“4”。

北京时间7月10日中午,马斯克的人工智能公司 xAI 终于发了最新模型Grok4——不过,发布会依然迟到一个多小时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在Grok4发布的前一周,xAI才刚刚再获百亿美元融资,估值飙至1130亿,仅次于 OpenAI的3000亿美元,远超 Claude 背后 Anthropic 的615亿美元。

不知道是不是被Grok反犹言论引发的争议影响,这次发布会中,马斯克看起来没有往日兴奋。

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在直播中火力全开:Grok 4被他描述为“比所有研究生都聪明”,“全面超越博士水准,没有例外”,甚至放话称它将在明年开始“发明新技术”。

两个版本,最高订阅费300美元/月

此次发布的 Grok 4分为两个版本

其中Grok 4为标准版本,支持单代理推理;Grok 4 Heavy为多代理版本。两者均为纯推理模型,上下文窗口最高支持256K tokens。

费用方面,Grok 4目前仅面向付费用户开放,而SuperGrok Heavy 版本的订阅费甚至高达300美元/月,远超 OpenAI Pro 200美元/月的费用。

同时,xAI 也同步开放了 Grok 4的 API 权限,支持文字与视觉输入、文字输出,定价为每百万 tokens 输入3美元、输出15美元。

拿下“人类最后的考试”最高分

了解了模型的基本信息,下面来看最直观的各个测评得分。这部分在正式发布之前,X上就陆续有博主爆料。现在答案终于揭晓。

首先是Grok 4在“人类的最后考试” HLE(Human Level Evaluation) 中的表现。这个测试包含2500个专家级问题,涵盖上百个学科,被称为超高难度基准测试。

数据显示,Grok 4无工具版本达到25.4%(也就是解决了25.4%的问题),使用工具后升至于38.6%。

而Grok 4 Heavy甚至取得了44.4% 的成绩,直接大幅超越Google Gemini 2.5 Pro 26.9%的成绩。

此外,在各项主流测评榜中,Grok 4 Heavy 也几乎都拿下第一。其中GPQA得分88-89,刷新记录;在AIME25数学竞赛题中,Grok 4 Heavy 更是几乎取得满分。

官方称,Grok 4的训练量是 Grok 2的100倍,其中推理相关数据的训练量更是提升了10倍。

用工具来理解世界

xAI 表示,Grok 4的强项是“用工具来理解世界,并用来完成任务”。发布会上展示了多项具象能力,包括:

现实预测:分析 Polymarket 上的棒球比赛赔率,识别赔率误差并计算出 Alpha;

科学模拟生成:生成黑洞碰撞的 HTML 动画,调用文献检索、代码生成、图形渲染等多个工具;

主观概念理解:识别“最古怪的员工头像”,展现出对“古怪”这种模糊定义的理解;

语音生成:新增五种拟人化声音,“Eve”可即兴演唱歌剧,端到端延迟减半,语音更自然。

发布会上,xAI 还公布了接下来几个月的产品节奏:

8月:专用编码模型(Grok Code)上线;9月:发布多模态代理(Multi-modal Agent);10月:发布视频生成模型(Video Generation Model);

模型之外,系统问题仍待解

然而,就在发布会前一周,Grok 聊天机器人却因一系列激进内容上了头条。

Grok 3在 X 平台连发数条反犹言论,称赞希特勒、使用“MechaHitler”作为自称,甚至被网友截图记录其对用户发布仇恨内容。

xAI 被迫紧急删除相关帖子,并发声明称“将积极处理不当内容,禁止仇恨言论”。

而这场争议正好发生在马斯克宣称 Grok “重大升级”的同一周——7月4日,他在 X 上写道,“你们应该能感受到变化”。两天后,Grok 的提示词更新为:

“不会回避政治不正确的表达,只要有证据支撑。”但在后续更新中,该提示词被移除。

这些问题的背后是 xAI 的独特路径——借助社交平台 X 上亿级用户的实时行为数据,xAI 构建起一个“内容即数据、平台即分发”的 AI 闭环生态。

自3月份完成对 X 的全资收购后,xAI 更是将 Grok 系列深度绑定在平台底层。

此次发布会上,马斯克并没有对争议问题进行直接回应。

Grok 4无疑是一项突出的技术成就。但它的发布,也再次提醒我们:

当模型在表现出博士后级别推理能力的同时,也仍可能发出极端言论,真正的问题早已不只是技术维度,而是整个训练、部署、治理机制的系统问题。

在 AI 正以每月为单位发生跃迁的时代,如何在创造力与约束之间找到边界?如何保证“聪明的大脑”不成为“失控的扩音器”?

这,或许与模型SOTA 一样值得关注。